微信图片_20171226112200.jpg

由CENTALAND副总——李志一,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组织进行。


此次展览,以梳理潘天寿先生的艺术贡献、文化贡献、教育贡献,突显其历史意义、时代意义和世界意义,将展出120余幅潘天寿代表作,及其手稿文献等;不可置疑,这是一场内涵丰富的艺术盛宴,视觉大餐。

blob.png

blob.png

此次展览分为六大板块

blob.png

展示潘天寿先生成熟期的代表性巨作,力求突出潘天寿先生艺术的最大特点——“风骨” 。


微信图片_20171226172701.jpg

⊙潘天寿 雄视图 中国画(指墨)347.3×143cm 1960年代


⊙潘天寿 夏塘水牛图 中国画(指墨)142.7×367cm 1960年代


blob.png

重点展现潘天寿作品的笔墨成就


⊙潘天寿 秃头僧图 纸本设色 94.8×172CM 1922年


blob.png

聚焦潘天寿在中国画章法上的创造匠心


⊙潘天寿 烟雨蛙声图 中国画(指墨) 68×135cm 1948


blob.png

从潘天寿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的雁荡山写生为切入口,展示潘天寿“传统出新”创作之路的思想轨迹和实践求索。


⊙潘天寿 雁荡山花图 中国画 122×121cm 1963年


⊙潘天寿 雨霁图卷 中国画  141×363.3cm 1962年


blob.png

展示潘天寿在艺术创造上的传承和创新


⊙潘天寿  江南春雨图轴  85.8×77.2cm 1953年


blob.png

通过档案、手稿等文献,全面呈现潘天寿生平、教育贡献和画学思想。


⊙1963年潘天寿给国画系花鸟班学生上课



潘天寿先生在在香烟背纸上留下的最后诗篇:入世悔愁浅,逃名痛未遐。万峰最深处,饮水有生涯。

blob.png


设计作为一种创造性工作,更是一种智慧活动,也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思想与实践的愉悦经验。本次学术活动,本着“向所有人学习,却不模仿任何人”的思想,以潘天寿“传统出新”创作之路的思想轨迹和艺术创造上的传承创新的形式,愿给予大家质的提升!


免责声明:

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,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,部分素材来源于互联网,无法核实其真实出处,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,谢谢。